漳州人的虚拟会客厅:网络聊天室成闽南文化新阵地
在抖音、微信盛行的当下,漳州却保留着一个充满烟火气的网络角落——"漳州厝边聊天室"。这个创建于2008年的本土论坛,至今仍保持着每日上千条互动留言的活跃度。走进这个虚拟空间,迎面而来的是一股熟悉的闽南风情:有人用闽南语拼音写着"瓦来泡茶咯(我来泡茶了)",讨论着刚刚在古城买到的麻糍哪家最地道,甚至约着组队去云洞岩"爬山兼拍仙拼(拍照)"。
运营者陈志强是地道的漳州"囝仔",他告诉笔者:"早期只是几个漳州一中的校友群,后来变成全漳州人的线上茶桌。"在这里,70后讨论中山公园改造,90后分享网红店打卡攻略,还有阿公阿嬷发语音请教怎么用手机缴水电费。最热闹的当属"闽南语角",常有海外漳州籍华人来"练仙(闲聊)",从马来西亚槟城到台湾鹿港,独特的"漳腔闽南话"成了游子们的乡音识别码。
如今这个"土味"聊天室反而成了漳州文旅的另类名片。去年有上海游客通过聊天室找到地陪,按网友推荐的路线吃遍五香面、连子圆等30多种小吃。民俗专家林教授评价:"这就是数字时代的骑楼茶馆,科技再发达,厝边头尾(邻居)的情谊总要有地方安放。"据悉,聊天室正计划开发闽南语语音机器人,让这份独特的文化记忆在数字时代继续生根发芽。